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华桂宏:如何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_开云·体育全站app(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国家颁发
  • 湖北省教育厅颁发留学中介资质
  • 武汉市教育局颁发办学许可资质
  • 国家外专局颁发聘请外国专家资质
日本认可
  • 日本入管局认可指定J-cert平成考场
  • 日本入管局认可指定STBJ平成考场
服务热线:

199-7214-9179

视频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案例 > 就业案例

开云体育全站手机版: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华桂宏:如何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

返回列表 来源:开云体育手机版app下载 作者:开云体育全站app下载 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开云体育全站手机版: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华桂宏:如何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扫一扫!
浏览:-90 发布日期:2023-09-01 06:16:43【

  民生,顾名思义,就是指人民生活,即人民生存生活的状态、发展的能力、机会和权益保护状况等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七个“有所”是对“民生”丰富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

  我党历来格外的重视就业问题,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白准确地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这一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要“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是一直增长的收入水平,而收入的一直增长只能是来自于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美好生活需要一起创造,创造要通过就业和劳动,劳动最光荣。劳动分工虽有不同,但没有尊卑,劳动者分布在三百六十行,都是就业,只是岗位不相同而已。在七个“有所”中,教育、医疗、养老、建筑、慈善,等等诸多民生事务,都需要劳动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没有充分且高质量的就业,没有有效劳动,就社会而言,民生事业得不到发展,就个人和家庭而言,就没有充足的收入来源,生活受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怎么回事我们要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基本逻辑。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首先应该在宏观层面把就业政策置于“优先”地位,为劳动者夯实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

  “人有恒业,方能有恒心。一个人有了就业,就容易安定;一个家庭有一人就业,就增加一分稳定的力量”。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业总量增加了4.3倍,其中城镇就业更是增加了27.3倍。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伟大创造,我们迈向全面小康社会。与此同时,我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据《中国201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现有就业人员7747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4247万人,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其中大学毕业生达到834万。由于我国正处在朝高质量发展而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增大,就业问题凸显,比如,部分劳动力技术技能掌握不够,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要;农村富余劳动力伴随着城镇化加速亟待转移;新增劳动力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不断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在经济转型加速、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就业问题无疑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为了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稳定就业显得很重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优先”政策彰显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的首要地位。2019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而“稳就业”首当其冲。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和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层面并使它们全面协同发力,是党中央对做好就业工作和完善宏观调控提出的新的要求。

  二、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求我们“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公平就业,以此不断化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

  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看,近几年来为5%左右,登记失业率则不到4%,这说明“稳就业”政策对控制失业规模是有效的,也是难能可贵的。问题就在于,如果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侧看,两者总量大致相当甚至有时岗位数大于求职数,但存在企业招工不易同时劳动者求职也难的结构上不匹配现象。高级技工缺乏但低水平技工找工作难,大学生群体就业期望偏高但用人单位评价“眼高手低”以至于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攀高。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迫切地需要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公共就业服务是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提供,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服务等。它能大大的提升劳动力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减少工作搜寻时间和成本,缓解劳动力市场摩擦,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能够最终靠指导和训练帮助求职者顺利迁移职业岗位,缓解岗位匹配度不高问题;可以通过实施公共服务项目免费制度和就业援助制度,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为“零就业”共同生活的亲属提供即时岗位援助,减少贫困发生,促进社会稳定。

  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指出,“职业技能培训是全方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要求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围绕就业创业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充分的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加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培训;强化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需要强调的是,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与培训直接面向就业,对于改变贫困家庭的经济情况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可以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技能培训乃至普通话推广都能直接提升贫穷的地方人民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还需要保护劳动者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就业歧视,有效解决包括救济渠道不顺畅、部分单位履行就业公平法律责任不积极不主动等问题。企业和企业不仅要发挥其职业培训主体地位,还要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三、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要求我们在创新驱动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时代,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激励机制

  对社会而言,创业就是创造职业岗位,没有创业,就没有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无疑是稳定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也是真正落实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必由之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本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使众多科学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失业人员等创业者心想事成,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2019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2179万户,日均新设企业达到2万户,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从业人数不超过80到100人小微企业,个体从业人员超过1亿人。“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我国民营经济创业带动就业效应蔚为壮观,提供了我国就业的80%和新增就业的90%。

  “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成功率并不高。为此,我们一定要要对创业者倍加尊重和呵护,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健全保障机制,为他们的创业,也为更多人的就业提供优良的制度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要注重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完善鼓励劳动者创业的政策与服务体系,消除投资兴业的制度性障碍,营造优良创业环境。要积极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运用财税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创业活动。要积极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积极打造市场主导、风险投资参与、企业孵化的创业ECO。要支持科技孵化载体建设,打造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加大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力度。要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培育创业文化,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最强音!